【预告】山西师范大学环境生物与生态修复学术交流研讨会会议特邀专家报告
报告题目: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
报告时间:2018年11月23日上午8点30分
报告地点:科学会堂二层报告厅
报告人:赵建成教授
个人简介:
赵建成,男。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专业技术二级),博士生导师。植物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带头人、博士点负责人。中国植物学会理事,中国苔藓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中药资源普查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科学技术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杜鹃花协会常务理事,石家庄市风景园林协会名誉理事长,国际苔藓植物学家学会(IAB)会员等。
研究方向:主要在苔藓植物生物学、植物区系地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领域开展工作,尤其对苔藓植物(真藓科、大帽藓科等)分类、华北植物区系分布和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有较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苔藓植物原丝体发育实验研究体系。对河北和新疆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真藓科植物分类学研究”、“东亚真藓科植物分类与区系研究”、“中国缺齿藓科植物分类学研究”等4项, 合作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参加完成中美合作的美国国家自然地理学会(NGS)基金资助项目两项。主持完成环境保护部项目2项以及河北省委托项目10余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2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命名发表植物新种/分类群11个。
报告题目:藻类修复退化土壤的技术及机理
报告时间:2018年11月23日上午9点10分
报告地点:科学会堂二层报告厅
报告人:陈兰洲教授
个人简介:
陈兰洲,生态学博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第五批)。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生态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2011年-2012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做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强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及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生态毒理与水体生态研究;蓝藻修复退化(荒漠化)土壤的机理研究。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结皮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功能转换的机制(31870432)”、 “多糖在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及演替中的作用(31370421)”、“荒漠结皮中的藻类响应UV-B辐射及可见光的机制(30500068)”、“荒漠结皮区土壤蓝藻和植物相互作用研究(30970446)”、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专题“紫外辐射控制三峡库区藻类水华技术研究”(2009ZX07104-005-02)、武汉科技晨光计划“草藻灌菌联合修复退化土壤的研究” 和973子专题“利用丝状蓝藻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已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分别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
报告题目:生物结皮的生态功能及其培育恢复
报告时间:2018年11月23日上午9点50分
报告地点:科学会堂二层报告厅
报告人:卜崇峰研究员
个人简介:
卜崇峰,男,自然地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土壤结皮的发育机理及其侵蚀效应”,2005/3-2005/6于香港中文大学就三峡库区植物篱复合耕作模式的侵蚀效益及其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学习交流。2006/7-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黄土高原生物土壤结皮的生态功能、生态恢复研究工作;期间分别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学院和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做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包括:⑴生物土壤结皮,重点关注其发育机理、空间分布、生态功能及其干扰响应、培育恢复;⑵水土保持工程,探讨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及其侵蚀防治技术,参与相关规范、标准、政策的制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等课题10余项,承担完成各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监理、验收评估等技术咨询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报告题目: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对增温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与适应
报告时间:2018年11月23日下午14点30分
报告地点:科学会堂二层报告厅
报告人:郑云普副教授
个人简介:
郑云普,自然地理学博士,河北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新世纪“333人才工程”人选。 现任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利工程系副主任,河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生态学博士学位。2012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到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留学。主要从事农业水土资源综合管理与调控、农作物生理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及其耦合机制及气候变化适应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面上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至今已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包括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论文被Google Scholar数据库引用500余次,被SCI 数据库引用300余次。其中,与合作者共同发表在《生态学报》上的一篇论文获得2008-2012年度中国生态学会优秀论文奖,该文并于2015入选“Frontrunner 5000”。长期担任《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BMC Plant Biology》、《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等国际SCI期刊杂志的审稿人。
(地理科学学院、科技处)